合肥市幼儿园抗震结构性安全检测鉴定单位
幼儿园抗震等级检测鉴定报告不满足相关规定要求的,需要进行抗震加固处理:
一、从结构抗震机理出发,抗震加固可以分为减小地震作用加固法、增大结构抗震能力加固法和多道防线抗震加固法。
减小地震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大结构周期或加大结构阻尼来实现,一般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的抗震加固,增大结构抗震能力的加固方法,如增大墙体抗震性能的外包钢筋混凝土面层、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增大结构整体性的压力灌浆加固法、增设圈梁(构造柱)加固法、拉结钢筋加固法;通过增设抗震墙来降低抗震能力薄弱构件所承受地震作用的增设墙体法等,这些方法施工相对简单,大量应用于多层的砖混结构当中,尤其是民用建筑中。多道抗震防线加固是建筑物采用多重抗侧力体系,**道防线的的抗侧力构件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遭到破坏后,后备的*二道乃至*三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立即接替,抵挡后续的地震冲击,可保证建筑物安较低限度的全,免于倒塌。
二、从结构抗震加固方法上来讲,抗震加固施工方法主要有外加固法,内加固法,夹板墙加固法。
外加固法一般结合砖混结构的层数及抗震鉴定的结果,需要在建筑外侧增加不同数量的构造柱,圈梁,以及保证构造柱、圈梁和抗震墙体协同工作的拉杆。这种方法一般不占用室内建筑面积,用于住宅楼,对住户影响较小,但对建筑立面造型影响较大;内加固法基本原理同外加固法,也需要增设构造柱,圈梁及拉杆,必要时,如原有墙体抗震不足,需加设抗震墙体或提高原墙体抗震能力,内加固法不会改变建筑立面造型,一般适用于公共建筑,特别是临街建筑;夹板墙加固法为在加固原有墙体抗震的基础上提高抗震性能,目前较常用的是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即在要加固墙体的单面或双面加设钢筋网,用锚筋、插入短筋、拉结筋等方法把钢筋网四周与楼板或大梁、柱或墙体连接。
三、抗震加固的施工要求
为使抗震加固达到有效的要求,加固施工监理及安全成为直接关系抗震加固工程安全和质量的要害所在。抗震加固施工的特殊要求,体现为复核、查缺、防损、防倒等。
(1)复核,指加固时对构件实际尺寸的测量和核对。因设计上的尺寸与现有建筑的实际尺寸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当原始资料不全时,加固施工图往往注明“以实际尺寸为准”。这些均需要进行测量,以免因误差过大而降低加固效果或无法施工。
(2)查缺,指加固施工时,要检查原结构及其相关工程的隐蔽部位是否有严重的构造缺陷,一旦发现,要暂时施工,在会同加固设计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3)防损,指在原有构件上凿洞、钻孔等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破坏原有钢筋、砂浆粘强者力等,并防止误触电源、气源、水源等管线造成事故。一旦损伤构件,要及时修补。
(4)防倒,指加固施工前,要充分估计施工中可能造成的房屋倾倒、构件开裂或倒塌等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临时措施予以防止。
幼儿园安全检测鉴定的相关规定:
我国《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明确规定,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适度设防类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重点设防类。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计算应符合要求
1) 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框架-**筒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剪力值,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结构计算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大值1.5 倍二者的较小值。
2) 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其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值,宜采用框架结构模型和框架- 抗震墙结构模型二者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3) 连梁的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0。
4) 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计算内力和变形时,其抗震墙应计入端部翼墙的共同工作。
我公司着眼未来,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申请钢结构各项检测资质,经过十多年的检测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检测技术和经验,对钢结构焊缝检测,损伤检测,螺栓强度检测,钢梁挠度变形检测,钢柱垂直度检测等等,均熟练掌握。
幼儿园抗震等级检测鉴定项目实例分析:
某幼儿园教学楼,3层砖混结构,根据现场检测检查及结构承载力验算分析结果,按照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后续使用年限宜为30年进行抗震鉴定,该建筑现状房屋抗震构造局部不满足抗震鉴定标准要求,局部构件承载力不满足抗震鉴定标准要求。鉴定主要结论如下:
(1)现场检测表明,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为M1.1、砖强度等级为MU10,满足规范较低要求。
(2)部分墙体粉刷层剥落、渗水,二层楼面面层局部开裂,屋面局部渗水,屋面挑檐、天沟局部变形、脱落,均需进行加固修复处理。
(3)该建筑木屋架下弦未拉通、未设置构造柱和屋顶未设置圈梁不符合鉴定标准要求、屋面挑檐局部变形、脱落不符合鉴定标准,房屋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鉴定规范要求,需进行抗震加固处理。
(4)一层横向墙体平均抗震能力指数和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不满足鉴定标准要求;一层部分纵向墙体抗压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二、三层部分楼面大梁配筋不足。需对结构构件承载力不足处进行加固处理。
(5),现有结构不满足抗震鉴定规范要求,对现有建筑针对上述不足之处采取相应加固措施后,可满足抗震鉴定规范要求,后续使用年限宜为30年。
2 处理意见及建议
依据检测检查、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处理意见及建议:
(1)对墙体粉刷层脱落、渗水,可结合加固施工进行直接粉刷或铲除原粉刷层后增加钢丝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
对屋面渗水、屋面天沟、挑檐变形可采取检修屋面,更换损坏瓦片和变形木望板等进行加固修复处理;对楼面面层裂损,可结合加固施工进行修复处理,对木屋架下弦进行拉通加固处理。
(2)按规范要求增设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对二级鉴定不通过的墙体、抗压承载力不足墙体均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方法可采用两侧增加钢丝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对配筋不足的楼面大梁可采取扩大截面或粘贴钢板、碳纤维布等方法加固处理;对楼梯间、主要通道两侧墙体均增加钢丝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提高该部位抗震能力。
(3)今后房屋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