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房屋加建加层结构安全检测收费标准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现场用回弹法分别对柱、梁及楼板混凝土抗压强度及碳化深度进行了抽样检测。并采用钻芯法对部分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修正。混凝土回弹及碳化深度测试按照上海市DG /TJ 08—2020—2007《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技术规程》 规定进行,以强度推定值作为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混凝土钻芯抗压强度测试按照上海市DG /TJ08—2020—2007 进行取芯、切削、找平、养护和抗压试验,以芯样强度换算值作为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
结果表明:1 层柱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40,实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为47. 2 ~ 47. 6 MPa;其余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均为C30,实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为36. 3 ~ 43. 2 MPa;均满足原设计要求。
2. 4. 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碳化深度的检测经测试,柱子、梁的混凝土碳化深度约为2. 0 ~3. 5 mm 。从现场检测混凝土保护层情况看,梁、柱保护层厚度基本符合原设计值,满足规范要求。
建筑物改造时,一般均可引起地基上荷载的变化。通常有以下三种处理方法:
(I)加固基础,扩大基底面积,使新增荷载由扩大的基底面积来承担。
(2)分析原有建筑物的荷载情况及基础资料,确定原设计中承载力是否留有可供利用的余地。
(3)将原有建筑上可以拆除的设备、墙体拆除,或用轻质材料代换来平衡附加荷载。上述三种方法,都有诸多限制条件。而对于许多gong期要求紧、现场拥挤、投资有限制、施gong复杂而又缺乏原始设计资料的gong程则可以利用在荷载长期作用下,原有地基承载能力的提高这一经济、有效的方法。
现场检测具体内容
建筑物已建部分结构的现场检测gong作可分为调查准备gong作、外观检查和结构检测三部分。
1、调查准备
首行检测前期准备gong作,依据建筑物历史、现状和相关资料,编制现场检测计划,准备检测仪器设备及检测人员安排。
2、外观检查
主体结构构件外观检查,上部结构构件是否存在裂缝损伤、是否存在钢筋锈蚀以及蜂窝麻面等损伤情况。
3、上部主体结构检测
(一)结构体系及平面布置检测
检测内容:轴线尺寸、楼层高度等测量,确定结构形式。
检测方法:采用激光测距仪、5m钢卷尺等测量结构轴线尺寸以及楼层高度。
检测数量:结构主要轴线尺寸和每层楼层高度
(二)建筑结构倾斜变形测量
测量方法:采用电子经纬仪测量该建筑物的倾斜变形情况
测量数量:在矩形建筑物四大角各布置1个测点,共计4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X、Y两个方向的倾斜变形,对平面形状复杂的结构,应相应增加测点数量。
1 场地和地基选择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gong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gong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做出综合评价。
2 注意减轻结构自重
地基压缩变形大小与上部荷载值成正比。因此,减轻结构自重是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减少沉降的有效措施,对于基础,可以选用自重轻,覆土少的基础形式,如宽基浅埋,空心基础,薄壳基础甚至箱形基础,或设置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对于上部结构,可以选用预应力、轻钢结构和单位容重小的轻质墙体材料,以减轻对地基的压力,减少地基沉降。
3 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建筑的平面布置和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平面形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作用。建筑平面应避免过大的凹凸,避免开大洞造成的楼板局部不连续;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墙体沿竖向布置上下应连续,避免刚度突变;竖向抗侧力结构的截面和材料强度等级自下而上宜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构件的承载力突变
结构的加层基本可以归结为二大类方式:直接加层法和外套结构加层法。直接加层法适用于在原承重结构和基础的承载力有一定富裕和潜力的前提下,且开间较小、而加层改建也无大开间要求的情况下,这时,直接加层方案的经济性较好、gong期较短,应予以优先考虑。但是,直接加层往往因原结构的承重结构或地基基础难以承受过大的加层荷载,而大规模地加固原结构,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不经济;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使直接加层法受到很大限制,臂如,新增结构的建筑布局受制于原结构,或用户搬迁困难、加层施gong时不能停止使用等。
- 宁波市中小学房屋抗震安全检测鉴定标准 2024-11-27
- 杭州市钢结构房屋质量安全检测资质单位 2024-11-27
- 台州市厂房加层改造安全检测鉴定单位 2024-11-27
- 金华市屋顶光伏承重安全检测鉴定报告 2024-11-27
- 衢州市LED广告牌安全检测鉴定机构 2024-11-27
- 衢州市钢结构厂房验收安全检测欢迎单位 2024-11-27
- 绍兴市危房拆除改造安全检测 危房检测评估中心 2024-11-27
- 舟山市屋面光伏承载力证明鉴定报告 2024-11-27
- 嘉兴市学校房屋抗震检测 房屋检测鉴定报告 2024-11-27
- 湖州市厂房加建改造安全检测鉴定单位 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