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幼儿园房屋抗震及房屋结构安全检测鉴定单位
幼儿园检测鉴定以混凝土结构为例:
一、混凝土结构检测可分为原材料性能、混凝土强度、几何尺寸、配筋、构造、缺陷和损伤检测等项工作,必要时,可进行结构构件性能的实荷检验或结构的动力测试。
二、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检测
1 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检测主要包括材料的强度检测和材料的变弹性模量、峰值应变和极限应变检测。其中,材料的变形性能可按测得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进行换算。
2 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有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回弹-钻芯修正法等,检测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结构特点、现场条件和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
1) 采用回弹法时,被检测混凝土的表层质量应具有代表性,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龄期不应**过相应技术规程限定的范围;
2) 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时,被检测混凝土的内外质量应无明显差异,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过相应技术规程限定的范围;
3) 当被检测混凝土的表层质量不具有代表性时,应采用钻芯法;当被检测混凝土的龄期或抗压强度**过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等相应技术规程限定的范围时,可采用钻芯法或钻芯修正法。修正系数的范围宜在0.8~1.2之间。
4) 采用回弹法或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若检测条件与相应测强曲线的适用条件有较大差异,应进行钻芯修正,钻取芯样数量不应少于6个。
3 选定检测方法后,抽样数量、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等均应执行相应标准的规定。
幼儿园检测鉴定——钢筋力学性能检测
1 对结构中的钢筋力学性能有怀疑时,可对其进行抽样检测。
2 进行钢筋力学性能检测时,可按同一规格的钢材划分检测单元。对于A类建筑,宜对主要受力钢筋进行抽检,每种规格抽检量不少于一组;对于B类建筑,宜对各类钢筋进行抽检,每种规格抽检量不少于一组。
3 既有结构钢筋力学性能检测,可采用表面硬度法等非破损检测与现场取样相结合的方法。
4 在既有建筑物结构构件上切取试样时,应保证所取试样具有结构代表性。取样的部位应在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应保证试件不受取样扰动,防止塑性变形、硬化等作用改变其性能,取样后应立即对构件进行修补。取样不得危及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5 采用切取试样法检测时,应测定钢材的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等项目。
二、几何尺寸检测主要包括构件截面尺寸、跨度、高度以及构件的轴位和偏差。
1 宜按结构层及构件类型划分检测单元,构件的轴位和偏差应全数检测;几何尺寸的其它检测项目抽样数量如下:
A类建筑,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
B类建筑,应抽查构件数量的20%,且不少于5件。
2 截面尺寸可用钢卷尺直接量测,截面尺寸应是除去外装饰层后的净尺寸,对任一等截面构件应取不少于3个部位量测截面尺寸,以三个量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构件的截面尺寸代表值。
3 楼板厚度的检测可在楼板上钻孔量测或采用钻芯法检测,也可采用无损检测法,见附录D。
4 对于受到环境侵蚀和灾害影响的构件,其截面尺寸宜在损伤较严重部位量测,在检测报告中应提供量测的位置和必要的说明。
5 跨度、高度采用钢尺、皮尺量测,当构件的跨度较大、高度较高时,可采用激光测距仪测定。
6 安装就位的偏差宜用光学仪器定位法量测,应局部剔凿外装饰层后量取。
三、 结构构件的配筋检测应包括钢筋种类、位置、数量、直径及钢筋保护层厚度。
1 宜按结构层、构件类型及设计配筋相同的构件划分检测单元,钢筋的位置、数量检测项目抽样数量如下:
A类建筑,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且不少于1件;
B类建筑,应抽查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2件。
2 钢筋种类检测可通过参照设计图纸或凿开保护层从钢筋外观、表面形状确定,必要时可做化学分析进行验证。
3 钢筋位置、数量检测宜采用电磁感应法或雷达波法进行非破损检测,当构件中有多排钢筋或钢筋间距较密时,应凿开混凝土保护层进行核查;钢筋直径可参照原设计图纸或凿开钢筋保护层确定,也可采用电磁感应法进行检测,但须局部凿开钢筋保护层予以核对。
板:检查受力主筋、分布钢筋、支座负筋;
梁:检查跨中梁底受力主筋、支座处梁上部负筋、支座处箍筋;
柱:检查竖向钢筋、端部箍筋、中间箍筋;
悬挑梁板:悬挑支座处的面筋的数量、直径、间距、保护层厚度。
4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采用电磁感应法或雷达波法进行非破损检测,用凿开混凝土保护层的方法进行校核和修正。保护层厚度取值原则上按构件类型,取平均值为其代表值,但应给出较小保护层厚度。
幼儿园安全检测鉴定的必要性——多层砌体校舍抗震性能的主要问题:
结构布置与结构体系
从做过的多层砌体校舍工程看,对北京市多层砌体校舍工程的结构布置与结构体系归纳总结如下:
(1) 建筑结构平面绝大多数基本上为矩形,对于**过规范长度或结构平面为形等不规则的结构均设置了防震缝;结构构件、砌体抗震墙布置对称、规则,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比较小,对结构抗震有利;但也有一部分教学楼的平面为形、三个肢等构成。
(2) 建筑总层数多为2~4 层,较个别的总层数为5层。多层砌体校舍的建筑总层数不**过4 层的为满足抗震规范GB50011 —2001 (2008 年版) 关于对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的总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和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的规定。对于个别校舍建筑总层数为5 层的工程,应在综合分析其抗震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加固等处理建议。
(3) 楼(屋) 盖多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内廊式的房间和走廊多为纵墙承重,由于外纵墙开洞率大和横墙间距大,使得这类房屋的抗震能力大为降低。
(4) 楼梯间在1992 年以前建造的基本设置在端部,且楼梯平台板多为预制板,楼梯间墙体因楼梯斜梁的作用而刚度增大,楼梯间的预制平台板削弱了楼梯的整体性,使得这些校舍的楼梯间成为了房屋抗震的薄弱环节。
(5) 外纵墙开洞率大,使得窗间墙的高宽比大于110 ;对于外纵墙的窗间墙多为高宽比大于110 时,其外纵墙的抗震能力相对比较差。
(6) 外廊建筑的两个外纵墙的开洞率均较大,使得外廊建筑的抗震能力较内廊式的多层砌体校舍还差。
(7) 个别房屋结构体系不合理;也有个别结构是局部框架与砌体房屋组合、砌体房屋与单层构件混凝土排架结构组合、砌体房屋上部增设轻钢结构以及阶梯教室等大教室的井字梁楼盖等状况,其结构体系不合理。一些教学楼的开间为4 开间,楼(屋) 盖仍采用预制混凝土板,其横墙间距大、预制板的水平刚度小而使纵墙变形大,产生弯曲破坏。这些结构体系不合理的校舍建筑,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较为严重破坏的原因是:
1) 在多层砌体墙与局部
框架组合房屋会产生各个击破的抗震效果,由于砖墙的刚度比较大,在地震作用下砖墙先开裂,因砖墙的刚度迅速降低而产生内力重分布,框架因内力分配加大而破坏严重;
2) 砌体房屋与单层构件混凝土排架结构组合房屋的两部分刚度相差比较大,在地震作用下其连接部分相互影响,将形成薄弱部位而破坏严重;
3) 砌体房屋上部增设轻钢结构房屋形成竖向刚度分布很不均匀,这类房屋均是后来对房屋进行加层改造的,由于
对砌体房屋上部增设轻钢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不够,所以还没有形成相应的抗震设计规定,从这类结构的实际做法来看,钢结构柱的柱脚锚固不够合理和不牢固,在地震作用下会率先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