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钢结构厂房质量安全检测费用明细
1、基本项目。基本项目是保证钢结构工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基本检验项目,其指标主要有“合格”和“优良”之分,是评定分项工程质量等级的条件。
2、保证项目。这是保证钢结构工程安全和钢结构使用功能的重要检查项目,无论质量是否合格或者优良,必须要满足规定的指标要求。对于不同的分项工程GB5021-95明确规定了保证项目内容,保证项目只要求满足,无优良、合格之分。
3、允许偏差项目。所谓允许偏差项目就是指分项工程实测检验中规定有允许偏差范围的项目,检验评定时允许有少量抽检点的测量值略超过允许偏差范围。
4、观感质量评分。观感质量主要有三人以上共同检验评定。在评定时,需要对每个项目抽取10个点进行评定,然后按照合格率来评级。
一、检测单位必须取得省级及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钢结构专项检测资质,并取得相应的计量认证资格。检测人员必须持有相应探伤方法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资格证书且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备案登记。
二、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三、对进场的原材料及成品应实行进场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原材料及成品应按规范规定进行复检,并应经(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见证取样、送样。
以型钢或钢管理与混凝土构件组成的梁、柱承重结构为钢混组合结构,近年来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组合结构兼有钢与混凝土两者的优点,整体强度大、刚性好、抗震性能良好,当采用外包混凝土构造时,更具有良好的耐火和耐腐蚀性能。
钢结构厂房检测鉴定相关知识:
1 焊接技术的实际意义
从钢结构工程的实际施工经验来看,焊机技术对于钢结构工程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在顶棚的铺设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焊接结构。焊接作业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要选派良好的焊接技术工人,掌握好焊接的力度和技巧,保证按时保质的完成焊接任务,减少钢结构构件的消耗。
2 焊接工序的注意事项
,每一个焊缝要一次性完成。在钢结构的焊缝焊接过程中,如果焊接技术工人面对的是一个焊缝,则需要注意一次性将其焊接好。如果在焊接过程中发生意外导致焊接连续作业中断,则再次对其进行焊接时要注意在预热之后进行。
第二,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焊接,注意控制单次焊接的时间。焊接作业会不断产生火花,并且焊接作业使用电力和氧气,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降低不良天气因素对焊接工作造成的影响,因此,要尽可能在封闭的环境状态下进行焊接作业工作。单独焊接作业不少于两个小时,同时要注意向工艺孔中吹入一定的氧气。
焊接技术工人在实际焊接作业时,要注意不能把焊接卡码等一系列临时设施焊接在母材上,否则会对母材造成较大的损伤,不仅影响钢结构工程的外观,也会在实质上对其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实际焊接作业的某一环节必须要使用这一方法,则为了限度地降低对母材的损伤,应该对母材进行一定的预热。
1、构件尺寸及平整度的检测,每个尺寸在构件的3个部位量测,取3处的平均值作为该尺寸的代表值。钢构件的尺寸偏差应以设计图纸规定的尺寸为基准计算尺寸偏差;偏差的允许值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梁和桁架构件的变形有平面内的垂直变形和平面外的侧向变形,因此要检测两个方向的平直度。柱的变形主要有柱身倾斜与挠曲。
2、钢材锈蚀的检测 钢结构在潮湿、存水和酸碱盐腐蚀性环境中容易生锈,锈蚀导致钢材截面削弱,承载力下降。钢材的锈蚀程度可由其截面厚度的变化来反应。检测钢材厚度(必须先除锈))的仪器有超声波测厚仪(声速设定、耦合剂)和游标卡尺。超声波测厚仪采用脉冲反射波法。超声波从一种均匀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在界面会发生反射,测厚仪可测出探头自发出超声波至收到界面反射回波的时间。
1)、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符合现行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 11345或《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 3323的规定。
2)、焊接球节点网架焊缝、螺栓球节点网架焊缝及圆管T、K、Y形节点相贯焊缝,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标准《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JG/T 3034.1、《螺栓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JG/T 3034.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的规定。
3)、钢结构无损检测应在焊接外观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同时,监理人员应在现场对无损检测进行旁站监理,并做好记录。
4)、一级焊缝质量等级内部缺陷超声波探伤比例,二级焊缝质量等级内部缺陷超声波探伤比例20%;
5)、对工厂制作焊缝,应按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当焊缝长度不足200mm时,应对整条焊缝进行探伤;对现场安装焊缝,应按同一类型、同一施焊条件的焊缝条数计算百分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并应不少于1条焊缝。
1) 结构布置和支撑布置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2) 支撑系统长细比满足规范要求。